中国玻璃纤维及制品行业2023年一季报
受疫情及“两节”影响,自去年四季度以来玻纤下游市场整体持续低迷。在此基础上,玻璃纤维纱生产企业库存快速增长,中小企业资金链趋紧,进而推动玻纤纱价格再度快速下探。2023年一季度,规模以上玻璃纤维及制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4.5%,利润总额同比下降50.63%。
一、一季度行业整体运行概况
(一)产能产量情况
1.玻璃纤维纱:
2023年一季度,我国玻璃纤维纱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4.8%。
受供需失衡和市场需求低迷影响,全行业自2022年三季度以来积极主动控制产能过快增长,至一季度末,未有新建池窑项目点火投产。不仅如此。巨石、泰玻等骨干企业还积极安排到期产线停产冷修。在全行业共同努力下,玻纤纱产量增速保持在低位运行。
2.玻璃纤维制品
增强用毡布制品方面,风电织物市场略有起色。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全国风电累计装机达到3.76亿千瓦,同比增长11.8%。由于冻土期叠加春节因素,一季度为风电装机传统淡季。但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各地积极推进风电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其中,随着中国海上风电产业向规模化、连片开发与深远海演变,各主要玻纤纱及制品企业对风电产品持续进行升级研发,通过降低成本、提升性能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工业用毡布制品方面,市场整体表现平淡。2023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7.7%,水利、公共设施、公路运输、铁路运输等基础设施投资保持8.8%的增长率,带动各类玻璃纤维工业用毡布制品产量稳步增长,建筑领域用玻纤织物制品部分细分市场疫情后整体需求不旺。
电子用毡布制品方面,承压运行。受宏观经济影响,覆铜板行业需求疲软,加之前两年扩大产能、部分细分市场消纳库存,市场竞争激烈。
3.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
一季度,我国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产量同比下降7.9%。
一季度,我国规模以上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16.6%,利润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6.4%。除了因年初疫情放开工厂停产和春节淡季影响外,自去年6月以来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增长率持续上升。
(二)进出口情况
1.玻璃纤维及制品出口:
1、出口情况
据海关总署数据整理,2023年一季度,我国玻璃纤维及制品出口量为46.88万吨,同比下降13.99%;出口金额7.69亿美元,同比下降19.27%;出口均价1640.4美元/吨,同比下降6.13%。
其中,纤维及短切毡制品、机械结合织物和玻纤布浸胶制品三大类产品出口量分别为32.23万吨、10.16万吨和4.49万吨,占比分别为69%、22%和9%。
2.玻璃纤维及制品进口:
2023年一季度,我国玻璃纤维及制品进口量为3.15万吨,同比增长4.52%;进口金额1.73亿美元,同比下降23.61%;进口均价5492.1美元/吨,同比下降26.95%,自去年四季度以来低位运行。
其中,纤维及短切毡制品、机械结合织物和玻纤布浸胶制品三大类产品进口量分别为2.32万吨、0.54万吨和0.29万吨,占比分别为74%、17%和9%。
(三)行业经效情况
2023年一季度,规模以上玻璃纤维及制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4.5%,利润总额同比下降50.63%。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自今年年初、利润总额自去年10月以来呈现负增长趋势。
一季度,规模以上玻璃纤维及制品工业期末产成品库存累计值比去年同期增长54.61%。虽然增速大幅下降,但库存绝对值仍居高不下。
一季度,规模以上玻璃纤维及制品工业销售利润率9.19%,比上年同期减少6.73个百分点,在强劲增长两年半后,销售利润率重跌个位数时代。
二、当前面临的形势及问题
(一)产能“积食”
此次行业产能阶段性过剩,源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与利润总额屡攀高峰,随之2021年、2022年池窑产能建设蜂拥而上,恰与全球通胀、新冠疫情、俄乌战争等系列不稳定外部因素导致的消费需求疲软狭路相逢。即使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当前下游应用领域短期需求增长缓慢,其中风电、汽车领域虽长期向好,但风电行业目前进入新的成长周期,其带来技术提升的背后实际最终导向上游玻纤纱及制品成本、性能承压,而汽车领域则有目共睹刚刚经历一场价格战,其行业稳增长任务长期而艰巨。
一系列因素导致一季度玻纤行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50.63%、销售利润率仅为9.19%,库存居高不下。幸而头部企业对玻纤行业产能与价格周期有基本共识,在部分企业为抛库存而普遍降价的市场环境下,仍积极维护行业生态,彰显责任与担当,没有发起实质意义上的价格战,否则势必哀鸿遍野。
(二)中小玻纤深加工制品领域技术创新力量不足
玻璃纤维行业具有技术密集型的特点,无论是为了达到下游应用领域降低成本的需求,还是拓展新市场满足新的应用场景诉求,根本上都离不开技术的革新与突破。尤其在“双碳”背景下,既是玻璃纤维行业大有作为的机会,也对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领军企业具有“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的意识与能力,但中小企业生存和适应市场能力较弱,囿于人才短缺、资金不足的困境,创新研发力量后劲不足,常陷于激烈的市场竞争而毫无招架之力,加之欧盟、土耳其等国不断利用反倾销、反补贴、反规避、反吸收手段对中国玻纤企业进行围堵,海外市场亦遇阻难调。
三、发展建议
(一)停建缓建池窑产能
当前亟需严控产能建设,去年部分新建及冷修池窑产能已经推迟到了今年。下游应用厂家为防因疫情造成的供应紧张存在过度储备库存的情况,短期内需求增长有限。宏观上,二季度能否一改消费疲软的颓势尚不确定,新建及冷修池窑产能需韬晦待时、择机再建。同时适时通过制修订宏观政策进行产能调控,为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亦有必要。此外,能耗双控将助推玻纤行业格局改善,既拉动玻纤行业在新兴领域的需求,也使企业获取能耗指标以及产能建设难度提升。
(二)深度融合,共创未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部分企业持续平稳发展,未受此次产能增长负面影响波及,究其原因是其对市场规律有深刻认知,不盲从不悲观;对自身定位客观明确,或有叫得响的拳头产品,或独辟蹊径深耕某一细分领域,因此能够跳出市场的历史周期率。
为帮助更多中小玻纤制品企业“吃透”市场、明确定位,协会将通过成立细分领域分会或工作组,组织产、学、研、用各方力量协同研发玻纤新的应用场景,不断外扩需求边际。“我的市场我做主”,在相关应用领域实现相关标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突破,获取市场准入资格,契合下游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引导市场公平竞争,促进消费提质扩容。精准把脉,对症开方,把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资源用在恰当的地方,才是真正的低碳。
(三)充分应用国家及地方相关鼓励政策
当前,来自大国博弈、地缘政治、贸易壁垒等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海外需求预期反复,玻纤出口业务必受影响。反观国内,各地政府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全力提振经济,力求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倡导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此背景下,企业应把握方向,在勉力维持原有国际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内需市场,并充分应用各项鼓励发展帮扶政策,争取减税补贴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积极参与诸如制造业单项冠军、中国专利奖、中国工业大奖、绿色工厂等项目的评审、评价,在梳理企业内部治理的同时,亦能起到为品牌背书之功效,助力企业做精做专。(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