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微信公众号
警醒!产能过剩来袭! ——中国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行业2018年经济运行报告
来源: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 | 作者: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 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 | 发布时间: 2019-07-16 | 10774 次浏览 | 分享到:
核心提示:风雨兼程中,我们一起走过不平凡的2018年。这一年,有阳光灿烂,也有风狂雨疾,但无论是晴是雨,我们玻纤复材人从未懈怠、从未退缩。迎难而上,是我们的姿态;砥砺奋斗,是我们的状态。2018年,中国玻纤复材产业链实现深度整合,上下游两端协调与整合步伐加快加大。在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玻纤复材行业再次迎接挑战,仍然无惧无畏,战胜自我,走向世界。
       一、2018年行业经济运行综述
       2018年是“十三五”规划攻坚之年。在环保督查、规范管理等政策推动下,纤维复合材料行业在经历了2017年的阵痛和转型调整之后,2018年迎来蓬勃发展的一年。产业链上游玻璃纤维及其制品长期处于量价齐涨的状态,下游复合材料制品领域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行业骨干企业订单大幅增长、经济效益大幅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8年纤维复合材料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9%,利润同比增长20.4%。其中,玻璃纤维及制品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9.2%,再创历史新高。
 图1 纤维复合材料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及利润总额整体走势情况
      (一)玻璃纤维行业
        1.产能快速增长,市场供需趋于失衡
        据协会初步统计,2018年全行业玻璃纤维纱总产量达到468万吨,同比增长14.71%,其中:池窑产量438万吨,同比增长11.45%。受环保督查带来市场需求结构优化,以及热塑性复合材料生产工艺日趋成熟、5G通讯发展等市场利好信息鼓励,2018年玻璃纤维行业迎来又一个产能快速扩张之年,年内新增产能接近90万吨。到年底,因产能增速逐步失控,导致市场供需失衡,玻纤纱及部分玻纤制品价格大幅下调,其中7628电子布价格已经跌至3.5元每米,为2016年10月以来最低。
图2 玻璃纤维纱产量及其增速变化情况
       2.外贸出口乱中取佳绩
       2018年,全行业实现玻璃纤维及制品出口158.73万吨,同比增长9.74%;出口金额24.24亿美元,同比提高7.63%。2018年7月11日,美国发布拟对中国出口美国的2000亿美元产品加征10%关税的公告,公告内容涵盖玻纤14个税号的全部产品。协会于7月24日紧急在京组织召开玻纤行业骨干企业应急磋商会,在积极做好申诉准备等工作的同时,建议国内玻璃纤维企业抢占先机,及时向欧美等市场发运货物,规避企业因关税增加造成的出口损失。
图3 玻璃纤维及其制品出口增速变化情况
       在出口产品结构方面,玻璃纤维纱出口96.6万吨,占出口总量的61%,其中玻璃纤维细纱出口量7.47万吨,同比增长29.03%。玻纤毡、玻纤布制品出口分别为34.3万吨和17.8万吨,合计约占出口总量的32.8%。
图4  玻璃纤维及其制品出口结构情况
       进口方面,2018年玻璃纤维及制品进口量18.9万吨,同比下降4.5%;进口额9.1亿美元,同比下降1.1%。其中,玻璃纤维短切纱进口7.5万吨,约占进口总量的39.7%,反映出国内在短切纱,尤其是热塑短切纱的研发与生产方面,与国外企业仍存在差距。
图5  玻璃纤维及其制品进口结构情况
      (二)复合材料行业
      1.量降价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经协会初步统计,2018年全行业复合材料制品总产量430万吨,同比降低3.15%。随着环保督查、规范管理的日趋常态化,大批“散乱污”复合材料制品企业被清理出行业,山东武城、河北枣强、河南沁阳、山东安丘等各复合材料产业聚集区产业转型负重前行,胜利新大、苏州科逸、冀州中意等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订单快速增长,全行业出现产量下降但主营业务和利润稳步增长的局面,初步尝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甜头。
图6  复合材料制品产量及其增速变化情况
       2.热塑性复合材料生产工艺日趋成熟,市场推广有待突破
       经协会初步测算,2018年国内热塑性复合材料达到213万吨,其中工程塑料制品占比较高。行业“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热塑性复合材料尤其是长纤维、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品发展实现较大突破,LFT-D生产线已经在全国多地推广开来,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板材制品生产线陆续落地杭州华聚、胜利新大、振石华美等企业,以热塑复合纱和热塑预浸料为代表的各类热塑性复合材料生产工艺日趋成熟。在热塑性复合材料市场推广过程中,近年来福建海源、山东双一取得重大突破,但整体上热塑性复材的推广仍存在产品测试及应用数据缺失、市场认证门槛高周期长、产品标准及设计规范不健全等问题,影响产品的快速推广。
图7  复合材料制品产量结构
 
      二、当前行业存在问题及面临风险
      1.玻璃纤维产能过剩问题日趋严重
       尽管玻璃纤维池窑近几年在技术、装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上不断提高,制品深加工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随着行业内外对玻纤行业关注度越来越高,近年来有兴趣进入该领域的资本越来越多。目前玻纤产能过剩导致的企业利润下降已显现,粗纱市场销售价格大幅下跌。不遵循市场规律,盲目扩张,无论多么先进的工艺都会造成产能过剩,水泥、玻璃行业都是我们的前车之鉴!现阶段我国复材行业的市场需求还不足以消化玻纤新增的产能,新一轮的价格战已经爆发,必须引起全行业的高度关注和警惕!在协会拜访河南省滑县复合材料企业期间,发现部分玻纤企业以低价赊销的方式把玻纤产品抛售给当地10余家复合材料企业,这些玻纤纱均是产自2018年新上池窑,但因产品质量问题,大量玻纤产品积压在仓库中,无法使用。下游企业不付款,上游企业就无法回款,其恶性循环的直接影响就是新增产能和低价销售对行业市场造成严重冲击,致使玻纤行业整体因产能过剩而出现利润大幅下滑。
       2.复合材料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
       复合材料产业转型升级中面临以下三方面的主要问题:
 (1)、受环保、安监力度继续加大的影响,各地政府部门解决环境污染、治理雾霾的力度进一步增大,复合材料行业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VOCs处理等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影响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各复合材料产业聚集区整体转型发展仍在持续摸索当中,河北衡水、山东德州、河南沁阳等产业聚集区,受困于高污染、质量差、工艺技术落后、管理缺失等,很多企业处于关、停、并、转的状态。
 (3)、热塑性复合材料应用研究与市场拓展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要加速实现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品的产品定型和规模化应用。
       3.国际国内市场形势严峻
        在协会与其它行业、企业共同呼吁下,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18年10月22日联合发布《关于调整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自2018年11月1日起,玻璃纤维及其制品、碳纤维及其制品、复合材料制品等产品出口退税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以鼓励纤维复合材料企业积极开展外贸出口,拓展国外市场。但由于美国发起贸易战,欧洲也对中国玻纤制品提起新一轮反倾销调查(2018年1-12月),我国纤维复合材料行业企业,尤其是玻纤企业外贸出口,将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加之2018年提前向欧美发运货物,透支市场需求,将使2019年的外贸出口形势更加严峻。与此同时,2019年我国整体经济形势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风电、汽车、石化、电力等纤维复合材料制品下游市场进入持续调整期,未来需求难觅亮点,行业需要做好迎接市场严冬的准备。
 
       三、行业发展对策建议
       1.完善准入制度,提高准入门槛
       协会在完成工信部委托的《完善纤维复合材料行业准入政策研究》基础上,经过积极沟通和争取,已初步获得工信部原材料司关于修订《玻璃纤维行业准入条件(2012年修订)》的项目立项和委托实施。今年将首先开展玻纤准入政策的修订完善,通过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去产能补短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健康有序发展。
       2.苦炼内功,为未来发展积蓄力量
       面对当前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和下游市场的深度调整,全行业要做好迎接市场严冬的心理准备。一方面是暂停产能扩张,着力做好产能消化,防止市场供需关系失衡;另一方面是加强自身建设,着力开展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进行人员培训和管理提升,加强研发创新和项目储备,紧跟市场需求,做好应用研究和市场拓展,抢占下一轮市场制高点,为未来发展积蓄力量。
      3.借“一带一路”东风,加速推进海外布局
       在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近年来我国玻纤行业加速海外布局,巨石集团已经完成埃及生产基地建设,运营情况良好,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美国、印度生产基地建设;重庆国际巴西卡皮瓦里、巴林阿巴桑两大生产基地已完成技改,顺利投产运营;泰山玻纤、四川威玻也正在积极推进其在东南亚的池窑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玻纤池窑企业已经为行业趟出了海外投资的道路,玻纤制品、复合材料制品企业未来也要积极跟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不断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4.做好产能调控,优化玻纤产业结构
      2019年玻纤行业必须加大去产能力度,停建新窑,进行冷修池窑应暂停点火。池窑企业应收紧产能,节约成本,提高利润率。如继续扩张,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利润和效益。同时,池窑企业应大力发展制品深加工,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实现高质量、高附加值、智能化、自动化和绿色化发展,走差异化发展路线。球窑及坩埚生产企业受环保、准入条件的制约,近年来产能增速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未来坩埚拉丝生产企业要做好自己的发展定位,实施多元化、差异化发展,积极做好企业的资源配置,开拓企业的发展空间。另外,协会也在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合理投资玻璃纤维项目,并呼吁政府金融机构配合企业做好过剩产能的退出机制。
      5.重新布局复合材料产业,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热固性复合材料因其固化成型不可逆的材料特性,短时间内难以完成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加之我国以前忽视环保问题,大量复合材料产品废料只做了简单填埋的处理,对土壤造成了严重危害。如何攻克这一难关,目前已经成为了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据协会测算,目前我国已有超过2000万吨以上的复合材料固体废弃物存量,同时每年新增400万吨以上复合材料制品。因此,迫切需要找到可回收和循环利用的解决办法,形成一整套的循环系统产业链。复合材料产业亟待重新布局,打造出国家级复合材料产业链及循环示范县、示范基地,新建生产线应远离高密度人口聚集城市,实现复合材料的可回收和循环利用。为此,协会已联合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共同申报发改委项目,积极争取国家产业政策、重大专项资金的支持。
      6.推进热塑性复合材料快速发展
      近几年热塑性复合材料产业链快速发展,热塑玻纤纱及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品产量增长迅速,一批有远见的复合材料企业提早布局,引进、研发热塑性复合材料设备,提升工艺及装备水平,相关产品逐步应用在汽车、游艇、智能化托盘、建筑、装饰、畜牧业漏粪板等新的纤维复合材料应用领域。以热塑性物流托盘为例,目前国内物流托盘市场规模约为500亿元人民币,每年预计可消纳托盘约50万件,市场潜力巨大。与此同时,此类托盘可以与智能化物流、托盘租赁等新兴理念结合起来,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能够大幅推动我国复合材料制品在智能物流领域的应用。未来,热塑性复合材料发展,一方面要继续研发和完善热性复合材料生产工艺,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发展各热塑性复合材料生产工艺与装备;另一方面要积极做好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市场推广,包括做好产品性能研究与检测认证、建立健全产品标准体系和使用规范、积极开展产业链对接和宣传推介等等。
 
      总结:
      2018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年,全行业在工艺水平提升、技术创新、制品深加工、自动化、智能化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应清楚认识到在我国玻纤行业,产能已从原来的“相对过剩”转为“绝对过剩”,开始严重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 2019年全行业需同心协力,以壮志断腕之决心去除过剩产能,维护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复合材料行业面临着在新形势下如何解决废弃物的回收、VOCs处理等一系列环保问题,如何满足市场需求,在高品质、高附加值、差异化的产品上取得突破,需要我们企业家们转变思路,切不可闭门造车。
      2019年,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将再冲新关,贸易摩擦仍利剑高悬,玻纤产能过剩危机来袭,但,坚冰再硬,春天的脚步已然来临。协会将继续充分发挥协调、引领、服务的职能,同全行业一起在绿色环保、自动化、智能化的道路上向新而行,一路精进,同做努力奔跑的追梦人!
推荐图文
推荐协会服务
    点击排行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
同类协会服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