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微信公众号
运行快报(41):美国关税政策对中国玻纤及制品产业到底影响几何?
来源: | 作者:秘书处 | 发布时间: 2025-05-07 | 8 次浏览 | 分享到:




美国关税政策对中国玻纤及制品产业到底影响几何?


     202542日,美国正式实施所谓的“对等关税”政策,对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0%的关税,并对中国商品加征额外关税,后续又对中国商品出台多轮加征关税措施。截目前,美国对华个别商品关税水平最高达245%(注:先前已有的关税以及近期对等关税等共同叠加),出口商品已无市场接受可能性。由于玻璃纤维及制品在整个建材行业属于出口比例相对较高的子行业,因此,近期关于美国新关税政策下的中国玻璃纤维及制品行业影响几何,倍受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关注。对此,协会结合行业发展实际情况简要分析如下:

一是中国玻纤及制品行业对外需市场依存度已大幅下降。

作为新材料产业重要一员,我国玻璃纤维行业快速发展前期主要依靠外需市场,借助欧美国家汽车轻量化、电子电器、风电新能源、轻质建材等大型市场需求,实现快速发展。截止到2007年,我国玻纤纱产能达到全球第一,同期全行业产品出口比例(玻纤及制品出口总量占同期全国玻纤纱总产量比例,下同)高达68%。然而紧随而来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玻纤及制品行业过度依赖外需市场敲响了警钟——2009年至2011年间我国玻纤及制品行业先后遭遇六起欧美对华玻璃纤维贸易救济诉讼案件,给快速发展中的中国玻纤及制品行业造成严重冲击。为此,2011年协会发布的《玻璃纤维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主动降低全行业外贸出口产品比例,大力发展国内玻璃纤维制品深加工业,拓展内需市场并启动“走出去”发展战略。

截止到2017年特朗普第一任期开始时,中国玻纤及制品行业产品出口比例已经下降至不足40%。其中中国对美出口约为35.8万吨(刨除玻璃棉产品,下同),约占出口总量的22.6%。随后为应对美国对华关税打压政策,中国玻纤及制品行业继续加快“走出去”战略步伐,巨石美国年产9.6万吨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在南卡罗来纳州成功点火。同时全行业继续压减外贸出口总体规模,逐步降低对美出口比例。2024年,我国玻纤及制品出口总量达到202.2万吨,全行业产品出口比例已下降至26.7%,对美出口更是下降至只有23.6万吨,仅占出口总量的11.7%

二是内需市场已经成为中国玻纤及制品行业稳步发展的主要支撑。

“十二五”以来,全行业大力发展玻纤制品深加工业。尤其是房地产、风电、汽车、电子等国内下游产业进入蓬勃发展期,为玻纤及制品行业扩大内需市场提供了强力支撑,也为我国玻璃纤维产能快速扩张和数字化改造提升提供了机会,进而为塑造中国玻纤及制品生产企业规模效益和成本优势,逐步形成全球化整体竞争优势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在经历了连续两年的发展低谷后,随着供给端有效调控和需求端风电、电子电器等市场强劲复苏,当前我国国内玻纤应用市场整体处于复苏和恢复性增长状态,为有效化解近期因美国最新关税政策带来的中国玻纤及制品对美出口压力,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是要注意美国最新关税政策对部分美国市场专属产品生产企业的冲击。

尽管我国玻纤及制品行业对美市场依赖度明显下降,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对华最新关税政策仍然会对中国玻纤及制品行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对于部分以美国市场专属特色产品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如建筑防水用玻纤湿法薄毡、装饰装修用工业织物、工业生产防护用玻纤膨胀节等产品生产企业,短期内可能会面临较大经营压力。为此,相关企业要做好充分应对准备,政府和行业也要从不同角度对企业进行帮扶,协助企业共渡难关。

四是持续拓展国内应用新领域新赛道是实现行业安全有序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

美国最新关税政策之所以受全世界关注,重要原因之一还是美国消费市场庞大。中国玻纤及制品行业未来要掌握发展主动权,应立足国内,不断培育壮大内需市场规模。近年来,协会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搭建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平台,持续推动国内玻纤应用新领域新赛道拓展工作,重点培育光伏新能源、安全防护、海洋开发建设、智慧物流和绿色建材等重大潜在应用新市场,以新需求为牵引,推动全行业由粗放跟随发展思维和模式转向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思维和模式,不断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和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行业自身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因此,美国对华最新关税政策对于中国玻纤及制品行业整体影响有限,行业立足内需市场持续拓展新领域新赛道,发展前景依然可期!(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 刘长雷 黄如诔)

推荐图文
推荐协会动态
    点击排行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
同类协会动态
更多>